“你所购买的xx产品质检不合格,准备为您办理退款......”
“您的快递丢了,可全额理赔......”
最近是否有收到类似短信?网购狂欢过后,刚从“营销短信轰炸”中解脱出来的你,可能又被骗子盯上了。
奥一实测团队在今年“双十一”期间通过对消费环境的监测、调查发现,除“价格连环套” “直播预售坑人”等乱象之外,各种营销、诈骗短信也趁机盯上消费者。
“双十一”节前,疯狂的营销短信让人不胜其烦;“双十一”节后,利用网购、退款信息,设下“陷阱”的诈骗屡有发生。而各种营销、诈骗短信都是源自于个人信息泄露。
“不能拒绝”的营销短信
今年双十一,方小姐(化名)共收到27条营销短信,浏览时却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一家名为“周黑鸭食品旗舰店”的淘宝店铺给自己发送了双十一营销短信,但是“我从未在上面购买过任何商品,也并未订阅店铺。”今年双十一期间收到68条营销短信的叶先生(化名)亦告诉记者自己遇到了相同的情况,在68条短信中,有5条来自自己从未消费过的商家。
一般什么时候会收到商家的营销短信?记者询问平台客服,淘宝与拼多多客服回应称“买过产品或者订阅/关注了店铺有可能会收到营销短信”,没有购买或关注的店铺会发营销信息吗?淘宝与拼多多客服未正面答复;京东客服则明确表示:“买过产品才会收到”。
记者查阅各电商平台用户服务协议发现,在用户注册电商平台的时候,营销短信便悄悄与用户“绑定”。多数平台的相关协议会显示,将会通过短信形式向用户发送广告宣传、促销优惠等商业性信息。且相关协议提到,如不同意条款的任意内容,无法完成注册程序。
“周黑鸭食品旗舰店”会员规则显示:开通会员需授权同意接收店铺信息。
而客服提及的“订阅/关注店铺也可能收到营销短信”,则是因店铺会员注册的相关隐私协议中便将用户“知悉并同意”商家通过短信等渠道发送店铺营销信息,作为用户开通会员、享受服务的前置条件,且该条件不可跳过、不可选“否”。
这一行为是否合理?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员高艳东告诉记者,该行为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知情权。《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向其他个人信息处理者提供其处理的个人信息的,应当向个人告知接收方的名称或者姓名、联系方式、处理目的、处理方式和个人信息的种类,并取得个人的同意。因此,“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个人信息的,该同意应当由个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确作出,而不是概括的同意。”
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的?
为什么“未消费过、未订阅过的店铺”也会发来广告?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除了因平台、商家相关协议不完善外,还可能是因个人信息泄露。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此前接受奥一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因为社交等需求导致个人电话号码成为半公开的信息,可能会被商家从一些公开渠道获取,个人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违规利用,就会产生骚扰甚至诈骗。”
事实上,每年“双十一”,都会有不少电信诈骗的案例。记者从广州反诈中心了解到,今年“双十一”期间,冒充客服诈骗较为常见,其又有三个分支:冒充快递客服类、冒充网购客服退赔类、冒充网购客服注销类诈骗。
据“平安广州”消息,广州的林女士接到“网购平台客服”来电,对方称林女士在网购平台上买的产品质量有问题,现可办理退款理赔,但是需要她配合办理。林女士轻信,便添加对方QQ,对方让林女士到支付宝的备用金内领取300元,一定不能领多。林女士按照对方指引打开支付宝的备用金发现有500元,对方称其恶意领取多了200元需要退回。随后,犯罪分子又称林女士因恶意领取导致归还超时,要求其打开屏幕共享功能,以验证并非恶意领取。接下来,“客服”发来一个退款链接让林女士填写银行卡、身份证、密码、验证码等资料以办理退款手续,林女士按对方指引操作,不久便发现银行卡上的2万余元被转走,共计损失2万余元。
无独有偶,广州南沙公安调查处情报大队民警陈燕非亦在双十一期间接到网购平台“客服”电话,对方称其快递丢失,要对她进行赔偿。“其实工作中我也会接触到骗子冒充客服退款的骗术,但我确实丢失了一个快递……”此时,骗子以客服的名义联系陈燕非,降低了她的戒备心。“这说明,我的个人信息,在物流环节就被泄露了。”
之后,假客服引导陈燕非进行“退款操作”,通过加群、变相贷款、转账等套路,试图骗取陈燕非的财产。从事网警六年的工作敏锐度在此时提醒了陈燕非,她意识到,这是典型的冒充客服退款的诈骗手段,便立即停止了操作。
提高违法成本,堵住信息泄露源头
不是营销就是诈骗!针对电商促销购物节营销短信乱象,相关部门已多次出手整治。2021年,工信部在“618、双十一”购物节前夕分别召开短信营销行为行政指导会,规范电商发送营销短信的行为。今年“双十一”前夕的行政指导会议更是明确要求电商平台自查自纠,不得未经同意擅自发送营销短信。
各电商平台亦推出相关服务,帮助用户屏蔽营销短信。淘宝天猫客服表示,只需填写服务表单,提供正确手机号码即可退订营销短信及电话;京东客服称可帮助拦截来自京东自营店的营销短信;拼多多客服表示只需提供手机号码便可选择关闭营销或物流短信。
而针对背后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监管方面更是加大整治力度。2021年9月1日,《数据安全法》正式施行;《个人信息保护法》也于今年11月1日正式施行。在法律层面为个人信息加上了“安全锁”。
高艳东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是许多单位盈利的重要来源,也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一大源头,“能收则收、多多益善”是多数APP的设计思路。为了从源头上遏制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需要减少个人信息收集范围、强化收集单位的管理责任。企业应严格遵守“最少够用”的收集原则,监管层面应对违规单位追究“最严责任”。只有奉行“最少收集、最严处罚”的原则,才能敦促收集单位既把个人信息当成盈利渠道,又当成风险来源,进而让数字经济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安全产业。个人信息保护并非一日之功,营造良好信息安全环境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合力。
责任编辑:棉棉
COPYRIGHT @ 2019 WWW.315DJ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15消费打假监督网 版权所有
大型系列片《阳光下的3.15》联合摄制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90078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