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手工”制作
近年来网购食品越来越盛行,消费者足不出户便能品尝到各地风味美食。主打“良心制作”、“妈妈的味道”等手工食品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但这些标榜“纯手工”制作的食品却和“三无产品”仅一线之隔。
那么,这些打着“纯天然无添加”旗号的网络自制食品,制作原料从哪里来?食品安全问题谁来保证?作为消费者,当食品出现问题时又该找谁?
手工食品风靡朋友圈
“精选宁夏黄河平原本地辣椒,用的是放养3年以上的泾源黄牛肉,肉质细腻,肉香浓郁无膻腥。除了辣椒好、肉好,其他所有原料,小到一粒芝麻都很讲究,配料全部是天然食材!”
这条宣传广告出自某个美食团购群,点开大图详情发现辣椒酱盛放在塑料瓶中,瓶身无任何标示,页面除了有保质期、产品简介、细节图之外,也无其他信息。
像这种手工食品店铺、美食团购群,基本上每个“吃货”的手机里都会存上一些。随着网购的兴盛,新媒体传播手段的兴起,自制手工食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许多微商也抓住了这个机遇,打着纯天然、无添加的旗号,或在网上开店、或在朋友圈卖起自制食品,有自制蛋糕、寿司、酸奶,还有各种果酱、腌菜、葡萄酒、酵素等,许多自制食品更是价格昂贵,但是仍然不乏买家,颇受欢迎。
“开店营业”门槛低
为什么大家喜欢网购自制食品?原料好、没有添加剂、纯手工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不少女性朋友比较讲究生活品质:“一般看食品包装上印了一堆添加剂,就不敢吃。而手工自制的东西,吃过一次,能明显感觉到里面没有乱放东西。”
然而现实中许多做自制食品生意的人都不用开网店,直接在朋友圈或网上发几张诱人的图片、视频,加上几句简单介绍,一个几乎零门槛的店铺就开张了。正是这种零门槛的方式,让许多人都加入到售卖自制食品的大军中。不少微商也直言不讳地表示,之所以会选择网上销售就是看准了不需要相关部门登记注册且门槛、费用都低的“优势”。
网购食品真的可以放心食用吗,制作过程中真的没有使用添加剂吗?
在某直播平台,随机搜索“自制食品”,发现大多数售卖的自制食品除了对制作流程有简单描述以外,并没有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号等信息。“好不好不全凭嘴说,说的用很优质的原料,挂的图显示的制作过程也很干净卫生,谁知道是不是真的?没有第三方的证明,还是觉得不放心。”市民王先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需各方共同发力监管
手工制作的食品就没有法律约束吗?其实不然,这些商家把自行制作或者采购的烘焙糕点定量包装作为预包装食品销售,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及《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相关规定。
章法有度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四)保质期;
(五)产品标准代号;
(六)贮存条件;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八)生产许可证编号;
(九)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应当标明的其他事项。
保障互联网食品安全,需要监管部门、经营者与消费者共同发力。早在2016年10月1日,《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就已开始实施。根据规定,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许可,按照许可的类别范围销售食品,按照许可的经营项目范围从事食品经营。也就是说,通过电商平台、微信朋友圈销售网络自制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或食品经营许可。
留心消费提醒
销售者需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法》,消费者在购买网售食品时需留意以下三个方面:
“
一是购买前留心平台商家资质
消费者在购买该类网红零食时应该选择正规的第三方平台,同时注意查看商家在店铺首页的资质信息,慎买无证商家的产品。
“
二是食用前留心产品包装标签
手工制作不是三无产品的遮羞布,消费者也应当知晓预包装食品标签标识的简单规则,在食用前自查下食品状况和标签,谨防食用过期、变质食品。
“
三是争议时留心正确有效维权
对于确实侵害自己权益的商家,消费者要积极依法维权并把线索移交给执法部门,共同维护网络食品交易的安全。
COPYRIGHT @ 2019 WWW.315DJ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15消费打假监督网 版权所有
大型系列片《阳光下的3.15》联合摄制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90078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