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直播”业态的发展,各种直播电商应运而生。日前,记者从包头市政府民意调查中心获悉,为了全面了解直播带货模式的主要特点、优势以及存在问题,探讨如何充分发挥直播带货的优势作用,如何堵塞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漏洞,近日,市政府民意调查中心开展了包头市直播带货消费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采用电话访问与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1150份,并根据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汇总分析得出《2021年包头市直播带货消费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近年来,直播带货在给消费者带来丰富消费体验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新的问题。有的主播在直播带货过程中虚假宣传,有的直播带货商品没有质量保证,有的直播带货商家售后服务不健全。由于直播带货属于新兴业态,涉及平台、主播和销售商家等不同主体,而且各个主体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也不尽相同,所以消费者遇到权益受损问题往往维权比较困难。
物美价廉成直播购物主要原因,最担心没有售后保障
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者中有48.9%的受访者表示有直播购物经历。受访者通过直播购买最多的商品分别是服装鞋子、食品和日用品类,分别占53.9% 、48.4%和44.7%。其次是护肤、美妆类、饰品类和书籍文化用品类,占比分别为27.8%、18.9%和16.5%。说明随着直播业态的发展和普及,直播带货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网络购物方式,其中购买商品以服饰、食品、日用品和化妆品居多。
受访者选择直播带货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对商品的需求、价格便宜和产品的质量好。其中,53.9%的受访者选择个人对商品的需求,51.1%的受访者选择价格便宜,32.9%的受访者选择产品的质量好,19.2%的受访者选择主播对商品的介绍和解答,16.0%的受访者选择直播间的福利冲动购物,14.9%的受访者选择受观众对产品的评价的影响,另有7.3%的受访者选择被主播的专业性打动。
受访者直播购物时最担心虚假宣传、夸大商品优势和没有售后保障,占比分别为44.3%和43.8%;其次是原价虚高和虚假优惠、主播对商品的介绍扬长避短和主播对商品的数据或认证造假,占比分别为37.4%、33.3%和30.4%。部分受访者不选择在直播间消费的主要原因是担心产品安全性没有保障和直播间存在虚假宣传和数据造假。调查数据显示,有28.7%的受访者表示担心产品安全性没有保障,24.8%的受访者担心虚假宣传和数据造假。
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快直播带货法治化监管建设力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15.1%的受访者在直播购买商品时遇到过侵权问题,如果遇到直播带货问题,28.2%受访者选择向直播平台管理者投诉维权,22.4%受访者选择向主播或电商经营者投诉维权,仅有2.4%受访者选择向媒体、消协等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投诉,另有38.8%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不了了之。这说明有50.6%的消费者对平台仍然抱有较高期待,平台在直播带货交易过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而那些选择自认倒霉、不了了之的消费者未投诉的原因中有86.2%的消费者认为损失较小,有41.4%的消费者觉得投诉处理流程可能会比较复杂,还有41.4%的消费者感觉花时间投诉后作用不大。这表明消费者对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缺乏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损失较小但维权成本高,成为大多数在直播平台购买商品遭遇侵权的消费者沉默的原因。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快直播带货法治化监管建设力度。对于虚假的网络宣传、存在侵权行为的互联网销售等行为进行重点打击,依法查处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依规处置互联网侵权假冒有害信息,同时需要制定直播带货的行业法规,实现法律性的硬约束。
强化平台的监督管理责任。进一步强化直播平台对直播带货行为的监督管理责任,对平台内经营者的审核义务,对消费者的安全保障义务。明确平台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完善内部监管措施和自治规则,从加强入驻审核、商品抽检、营销推广、商品评价、违规管理、售后保障、纠纷解决等直播带货交易全流程的审核把关和生态治理,严格查处各类人气造假、评论造假等造假行为,以及各类诱导交易、虚假交易、规避安全监管的私下交易行为,依法配合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调查取证,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建立行业自律和诚信评价机制。除了加强监管,直播行业以及直播平台要积极承担主体责任,去除侥幸心理,主动开展行业自查自纠和自律行动,鼓励行业内企业互相监督,对不诚信或违法违规行为要敢于自揭“家短”。对于随意夸大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直播带货行为,应纳入社会诚信评价体系;对在直播带货中搞虚假宣传的主播,除了进行经济处罚,还应将违法情节严重、违法频次较多的主播拉入黑名单,实行直播市场禁入,提高违法直播带货成本,增强监管震慑力。
此外,消费者还须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选择直播带货方式购物时,要查看直播平台公示的商家信息,查看其是否有营业执照,如果平台没有公示商家营业执照,建议尽量不要购买其商品或服务,否则,一旦权益受到损害,很难依法维权。不要轻信主播的产品功效宣传和超低价承诺,要根据自身实际需要理性消费。此外,还要保存好直播视频、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证据,遇到问题及时联系商家和平台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消协组织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也可以申请仲裁或到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棉棉
COPYRIGHT @ 2019 WWW.315DJ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15消费打假监督网 版权所有
大型系列片《阳光下的3.15》联合摄制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90078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