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央视“3·15”晚会再度揭开信息泄露的黑色产业链,曝光多家科技公司通过爬虫技术、三网通信大数据等手段,非法抓取用户手机号、微信账号、消费习惯等个人信息。据报道,涉事企业如云企智能、绿信科技等,以“精准获客”为名,将3800项个人标签打包成商品,甚至宣称“每日处理数据量达100亿条”。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数亿用户隐私的裸奔,更是数字时代信任危机的集中爆发。
当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如何平衡商业效率与隐私安全?凡拓数创基于“AI+3D”战略研发的FunAI数字孪生平台,以隐私计算与联邦学习为核心技术,构建起从数据采集到应用的全链路安全体系。不同于传统爬虫技术对数据的“强取豪夺”,FunAI平台通过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学习框架,让数据在不出域的前提下实现价值流转。例如,在智慧城市项目中,平台将交通、能源、安防等多源异构数据加密后,通过联邦学习模型进行联合分析,既能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全域态势感知,又能确保个人敏感信息始终处于“可用不可见”状态。
在智能制造领域,FunAI数字孪生引擎(FT-E)展现了更强的安全适配能力。平台通过动态权限管理与零信任架构,实现“人-机-料-法-环”全要素的精细化管控。以某汽车制造企业为例,FunAI将产线设备运行数据与员工操作日志分离存储,敏感信息经隐私计算脱敏后,仅以可视化模型形式呈现给管理端,既避免了生产数据外泄风险,又支撑了设备预测性维护等核心需求。这种“数据沙箱”机制,正是对《民法典》隐私权保护条款的技术响应。
面对愈演愈烈的数据黑产,凡拓数创的虚拟数智人技术为C端用户提供了另一重防护。以国家博物馆数智员工“艾雯雯”为例,其背后的知识图谱与行为模型均通过同态加密与差分隐私技术处理,即便在直播互动中实时调用用户数据,也能确保个人身份信息全程匿名化。这种“有温度的数字交互,无痕迹的隐私守护”理念,正在重塑公众对AI技术的信任基础。
数字孪生的价值不应止步于降本增效。凡拓数创在水利水务领域的实践印证了这一点:通过FT-E引擎构建的孪生流域系统,既实现了从原水供应到污水处理的全流程数字化映射,又依托区块链技术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布式存证。当黑灰产试图篡改数据牟利时,系统可基于智能合约自动触发预警,形成“技术+制度”的双重防御闭环。
315事件如同一面镜子,照见野蛮生长的数据滥用之殇,也映射出凡拓数创这类技术坚守者的责任担当。在数字身份孪生护城河的构筑中,隐私计算与联邦学习不是终点,而是通向可信数字生态的起点——唯有让技术创新与伦理底线同频共振,才能真正实现“数智赋能,向善而行”。
编辑:星星
COPYRIGHT @ 2019 WWW.315DJ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15消费打假监督网 版权所有
大型系列片《阳光下的3.15》联合摄制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90078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