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大促销刚刚过去,欧莱雅虚假宣传就登上了热搜,有消费者投诉欧莱雅在微博上宣传的安瓶面膜,在李嘉琪的直播间是全年最大的优惠力度。结果没想到,欧莱雅在自己直播间的价格却非常的便宜,50片的同款面膜差价超过100块,消费者、大主播李佳琪和薇娅都被欧莱雅套路了。
双11正在失去意义……
现在的双11,其实就是一个自欺欺人的笑话,充斥了欺骗和人为的设计,早就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初衷,本来这样的节日是商家让利给消费者的一个超级大卖场,但现在这几年,消费者被套路太多次,也看清楚了,商家一年365天,天天在打折,很多时候的销售价格比双11都低,消费者们也回归理性消费了。
现在的618、双11、双12等等购物节越来越冷, 首先是越来越没有新意了,打着节日的旗号收割一波;第二是这个规则越来越复杂,套路太多;第三是感受不到实惠,直播间天天有优惠,双11也没便宜多少钱;最后就是目前国人的消费的确越来越理性,甚至慢慢变保守了,我们想想现在买东西更多是花存款还是花贷款?超前消费,这种消费习惯短期可以,长期下来很难持续的,很多人在现实压力尤其是疫情期间,很多人就不得不回归理性,量入为出。
我们冷静下来,开始思考思考,我们好像生活在一个所谓的追求“精致生活,娱乐至死”的美好生活假象场,各种消费信息向我们扑面而来,在这场精心策划的消费盛宴中,在欲望的驱使下,谁又能够顺利逃离?
你有没有感觉这背后好像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操纵这一切……
以前看看短视频,刷刷微博,刷刷抖音,刷刷小红书,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但是现在处处充满着消费诱惑,本来是没有消费需求的人,也被勾起欲望了。
消费本应该集中在满足生活水平上生活必需品上,需要就买,不需要就不买,有钱就买贵点的,没钱就买个便宜点的。然而消费主义却是让我们花费大量的金钱,甚至花未来的钱,而这些需求本来就是可有可无的,为什么呢?
消费主义思潮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同时也作为实实在在的行为实践作用于日常生活。它所倡导的核心理念主要是符号消费、攀比消费、过度消费以及超前消费。
非理性消费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1)消费观被塑造:除了生活必需品,我们有多少东西是必须要买的?我们的喜好是谁决定的呢?是我们自己吗?恐怕不是!鲍德里亚有一本书《消费社会》,书里反复提出一个观点:女性的身体并不是女性自己的,女性的身体已经被消费社会异化成了商品。
细想下来,确实有点道理。我们护理皮肤、化妆、喷香水、漂亮着装,我们脱腿毛、美白、减肥,我们穿各种风格的服饰,但是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对自己的皮肤没有自信、对自己的身材没有自信、对自己的眼光也没有自信。
纯天然早已失去了话语权,大部分人都是认为只要好看就行,化妆整容穿好看的衣服,看似是女性自己选择的,实际上我们已经失去了选择的权利了,我们追求的美,都是别人定义的美。大张伟曾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中说到“女的瘦这事是谁说的?“是不是因为杂志上一直在说,女孩一定要瘦?”“首先,办杂志跟设计女装的那帮男的,就不喜欢女的,你明白吗?”
(2)损失规避效应:相对于获得,我们更害怕失去,好坏其实并不相抵。我们在生活中时常有这种体验,比如逛某宝,我们看中了—条裙子,货源两个商铺:A商铺:125元,包邮。B商铺: 115元,运费10元。你会选择哪个店铺。研究发现,大部分人更倾向于选择A商铺。同样的价格,但邮费让我们感觉多付了另一分钱。商家们的促销策略比如先交预付款,再付尾款;还有限时促销秒杀;还有先试用再付款都是利用的损
正是这些常见普遍的手段,也是经过实战检验最有效的,导致我们非理性的行为,就是囤货,满200减100,限时秒杀,零点抢券……每当买了堆无用东西的时候,就发誓再买就剁手,但是下一次还是忍不住。
(3)自恋型消费:我们本来可能对它没有真正的消费需求,但我们认为它会游泳,然后就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去消费,比如买一件尺码偏小的衣服,因为我们预期以后会瘦;我们看着一个好看的饰品,喜欢的不得了,买回来也就戴一两次就放一边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消费的非理性;
(4)榜样性消费: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通过模仿别人来定义自己,尤其是偶像爱豆和成功精英,从穿衣打扮到消费习惯,衣服鞋子包包,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象征。我穿着名牌衣服鞋子,拿着奢侈品包包,我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了。比如每天喝一杯星巴克,喝的可能也不仅是咖啡,而是一种高级白领的生活状态,我们无形中一直受制于消费主义无法自拔。
如何做到理性消费?
1、理性了解什么东西对自己效用最大。如果你有100万,你会怎么花?有人会买房交个首付,剩下的钱做个生意;有人会提升学历,学个技能,自主创业;有人会周游世界,看看外面的时间,也有人会买一辆豪车。究竟买什么会对我们的效用最大化呢?大家可以考虑考虑。
2、结合自身经济实力来对想买的东西排序。因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的购物车里一定放着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为什么没有买下来呢,因为我们还是非常理性的,知道先紧着重要的嗯,急需的购买,对于暂时买不起的东西,只能再努力挣钱,以后买给自己。有一小部分人超前消费,拆东墙补西墙,这种消费习惯需要调整。
3、理性地看待打折促销,防止掉入心理陷阱。很多商品抬高价格,然后在双11再降价。大家都觉得还不如不打折得好。对于限时秒杀的商品,我们不能因为我需要,刚好也便宜就下单,一定要冷静,小心情绪主导我们的消费行为。
4、理性消费的核心还是从自身需求出发。理性地看待某些功能或应用是不是自己需要,很多女性买小一码的衣服准备瘦了之后穿,但是一直压箱底,也并没有激励自己减肥。还有比如我们在买一款吹风机时,商家说这款产品有三个风速挡位,还有三个温度档位,超静音速干,打造顺滑、闪亮的造型,轻松实现专业造型师的顺发技巧……但是我们实际对一个吹风机的需求是什么,不就是风大速干吗?我们很容易为商品本身之外的附加值买单。
双11已过,今年你剁手了吗?买的商品收到了吗?有多少是真正需要的并且一直会用的呢?
责任编辑:棉棉
COPYRIGHT @ 2019 WWW.315DJ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15消费打假监督网 版权所有
大型系列片《阳光下的3.15》联合摄制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90078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