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社会现象。各大节庆假日,都是消费的好时机,商家忙不迭打广告,买家热衷于“买买买”,二者皆欢喜。每年不断刷新纪录的“双十一”交易额,都在宣示着国人强大的购买力。
“万众消费”的背后,不乏“理性消费”的人群,但“消费主义”的继续扩张,值得我们警惕!
在消费主义的认知下,人们之间的关心与照顾可以用消费行为取而代之。只要个人自己买得起或者为他人买得起某种具有符号意义的商品,个人就可以自动收获爱情、友情和亲情。而获得他人尊重的重要方式,就是看个人是否能够进行某种炫耀性的消费,能否不计后果地大讲排场和大肆花销,能否拥有某种象征和代表身份地位的奢侈品。
个人的自我实现更是有赖于对消费无止境地追求,有了还要再有,好了还要好上加好,一切为了消费,似乎只有在消费领域无所不能、无所不用其极,才能够获得最大的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消费主义新趋势
根据有关专家学者的分析,2018年,消费者一方面因为对于数字技术的掌握不同而展现出独特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在某种程度上抛弃了旧的消费主义浪潮,形成了新的消费视角。由此形成了五大新消费主义特点:
一是线上线下双线购买。消费者既爱网购也爱逛实体店,既喜欢货比三家,也愿意在购物方面节约时间。
二是购物社交化。社交媒体的购物黏性增强,购物甚至成了社交的副产品,社交群体中的朋友圈成为了消费的新推手。
三是体验至上。对于消费者而言,购物买的不仅是消费,更是一种体验,既包括商品本身带来的体验,也包括从购买动机形成到完成下单,甚至再购买全流程的消费体验,“双十一”购物节就是体验至上的典型。
四是健身消费风行。运动健身已经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健身的过程也是消费的过程。有调研表明,消费者学历越高收入越高,越愿意为运动投入时间和金钱。
五是拥抱价值经济。收入的增加和消费的便利给冲动消费提供了土壤,也带来了闲置物品的堆积。更多的消费者希望物品可以被更有价值地使用。新消费主义来袭和新消费力量的形成给生产企业提出了应对消费升级的任务。
消费主义缘何流行
在消费主义扩散的过程中,除了上述重要原因之外,金融和互联网行业也起了技术上的助推器作用。例如,分期付款固然有刺激消费的功用,但是过分使用、不当使用,会导致储蓄不足,寅吃卯粮。第二,金融市场产生的投机泡沫往往与实体经济脱离,造成虚假繁荣的幻象,诱导人们纵情消费、过度消费。所以,一定要对本国金融市场加以严格的监管,杜绝投机泡沫的产生。
互联网行业,有时会对消费主义的暗流涌动推波助澜。在互联网信息的影响和渗透之下,消费信息的获得更加容易,一机在手,行情尽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商普及,使得消费品的可得性增强,足不出户,网购到家;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移动支付使得消费支付更为便捷,各类支付系统纷纷大显身手;依托于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使得消费成果的分享和炫耀也更为得心应手,发个朋友圈,虚荣心倍加满足。
所有这些,在适当的范围和程度内,都是有益无害的或者危害甚小的。但是,超过了一定限度,必定导致消费主义滋生和人们对于消费的过度追求。
危害
这种“消费万能”的认知从表面上看是吸引人的和具有魅惑力的,但是“最短的路往往是最长的路”。一旦陷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泥潭,拔脚出来并不容易。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如此。冲动性的、非理性的消费往往因为不计后果而后患无穷;浪费性的、耗竭性的消费导致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和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炫耀性和浮夸性的消费经常恶化人际关系,引致人心躁动及不和谐的社会环境出现。
对于仍然处于经济发展过程之中的我国来说,消费主义过度蔓延的负面影响更大。
一是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并行。我国目前仍然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保护和珍惜资源乃是重中之重,但是消费主义所倡导的不加节制的消费、一次性消费、“用过就扔”的消费,是对资源极大的浪费。
二是追求幸福的目的和手段冲突。追求幸福原本无可厚非,但是追求幸福的手段要得当。在不计后果的消费之后,往往获得的不是幸福而是灾难。例如,在校大学生很多情况下是容易被消费主义迷惑的群体之一。有的大学生在不惜贷款购买了某个名牌手机之后,面对的是危害全家的债台高筑。
三是习惯以短期视角取代长期视野。个人和社会若要取得持久的、平衡的全面发展,需要具备的是长期视野。令人羡慕的身份不是表现在外表上,而是体现在正确的世界观上。消费主义及时行乐、只顾眼前的短视行为,往往会牺牲长远的宏大目标,导致艰苦奋斗的动力不足,贪图享受的惰性倍增。
四是个人行为的自主性被削弱而受控性增强。在消费主义浪潮的席卷之下,迷失方向的人只会随波逐流,跟着感觉走,盲目追赶所谓的“时尚”和“时髦”,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生怕自己落后于“潮流”。而一些忽视社会责任的企业则会千方百计地诱导消费者去满足那些被刺激出来的需求,被攀比出来的需求,为了“博眼球”而产生的需求,以此赚取高额利润。
警惕极端消费主义倾向
极端消费主义无论作为一种潮流,还是作为一种风气,在我国当前形势下都是不合时宜的,是与经济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实施所要求的氛围背道而驰的。
第一,从思想和精神导向上,我们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大力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杜绝享乐主义思潮泛滥。
第二,作为消费品的生产方,企业在追求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应该关注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不能为了获取利润而不择手段,利用虚张声势的广告和花样百出的营销方式,诱导消费者陷入过度消费的圈套。
第三,对于消费者来说,或许“消费者教育”和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教育”一样,应该被提上日程。尤其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群体来说,引导他们树立合理消费的价值观势在必行,包括鼓励他们发挥自主意识和个人的创造性,不盲目追求消费潮流。
第四,在金融等行业,对于消费主义,可以考虑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手段,比如限制某些信誉不良、不具备切实偿还能力的个人信贷消费,对其设置更高的审批门槛。
第五,在满足人民更高水平的精神需求方面,还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包括探索丰富多彩同时具有深刻精神内涵的消费方式。既然消费主义在满足人们需求方面以“走捷径”的方式趁虚而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针锋相对。
探索如何通过更加健康的而不仅仅是金钱和物化的途径去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心与合作关系;
建立衡量个人价值的全新的社会道德准则,而不是把这项任务完全交由市场体系去完成;
建立理想的自我实现体系,改变完全以财富的多少、消费能力的大小作为成功的唯一标志的选择。
这些目标的达成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尝试和努力。
责任编辑:棉棉
COPYRIGHT @ 2019 WWW.315DJ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15消费打假监督网 版权所有
大型系列片《阳光下的3.15》联合摄制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90078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