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萨:以消费为笔,绘就民生保障与创新发展的经济蓝图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会上表示,把促消费和惠民生更好结合起来,加力提振居民消费。比如,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资金从去年的1500亿元增加到3000亿元,量增加了,支持范围也扩大了。又比如,适应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需求,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近期,制定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很快将公布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接受采访。 摄影 富宇
会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杂志社、中宏网记者第一时间围绕提振消费的话题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
这是一份系统全面的报告
对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吴萨有着深刻的解读。他认为这份报告极其重要,是一个系统全面的报告,为2025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引。“报告是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部署,如同一份宣言书,明确了在2025年要完成的各项工作的总体谋划和部署。”吴萨说。
报告的全面性、系统性、精准性和落地性都非常突出,其基调是奋发有为、积极前行,充分展示了我国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同时更强调坚定信心,把中国的发展放在首位,以保持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态势。在吴萨看来,报告中实施多年未有的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调控政策令人印象深刻,这一政策贯穿报告始终。如今内需消费活力的激发需要更加宽松的政策支持。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吴萨认为,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我国就将全面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扩内需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消费和投资的重视。去年以来,有关部门已经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并落地见效,其中既有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方面的,也有提升居民消费方面的,通过综合施策,去年以来,内需消费增长变化明显,有效推动经济增长稳步提升。
在扩大投资方面,去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协同发力,有效推动重大工程项目投资,利用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引导放大社会投资,“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98%以上的项目已完成规划目标,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展,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建设,让民间资本有更大发展空间。
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提振消费”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位列2025年十大政府工作任务之首。针对今年提振消费的专项行动,吴萨认为,尽管我国近年来消费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消费提升过程中仍存在难点和堵点。例如居民增收压力较大,消费环境打造和空间拓展方面存在不足,消费供给难以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过,当有优质产品和良好环境时,巨大的消费潜力就会被释放出来。今年春节档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自上映以来,火爆出圈。这部电影的IP衍生品也销售火爆,甚至购买盲盒、手办、徽章、卡牌等需要等待几个月后才发货,一些稀缺卡牌更是“身价”暴涨到上千元一张。
“一张电影票要几十元,一家人就要上百元。但我们能看到,当有优质的产品时,老百姓是乐意消费的。”吴萨说。优质产品的出现与良好的消费环境塑造密切相关,包括良好的企业形象、营商环境和市场环境等,这些都有助于新赛道、新业态的发展,对促进消费至关重要。
在政策落实方面,今年已经取得显著成果。自去年以来,消费政策不断调整,更加注重解决群众需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加注重民生导向,在宏观调控政策中对民生事业给予倾斜。无论是财政资金投向还是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都涉及老百姓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例如,养老金、残疾人补助和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对一老一小的生活给予特别关注,如儿童营养餐等食品安全问题;在医疗体制、教育体制和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也加大了关注力度。这些举措使得报告充满温暖,在民生领域的政策清晰地体现出对老百姓关心问题的倾斜,这将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5%经济增长目标,科学且可行
在今年的经济发展蓝图中,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CPI增长预期目标为2%。吴萨表示,这一系列目标的确定,蕴含着深刻的考量。为顺利推动这些目标的达成,诸多关键任务亟待落实。一方面,促进居民增收成为重中之重,只有居民收入稳步提升,消费能力才得以增强,进而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大力推动相关项目的实施,以项目建设带动投资增长,拉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另一方面,为低收入群体减负,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民众。此外,妥善解决1222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充分激发年轻一代的创造力与活力,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生力军。
我国目前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阶段,历经多年的持续发展,对经济规律的认知愈发深刻,在目标设定和发展步骤规划上也更加精准明确。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激烈竞争格局中,我国始终占据前列位置,凭借广阔的国内市场、完备的生产体系、巨大的需求空间、丰富的人力和人才资源,以及在技能创新领域的显著优势,为实现这一增长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些优势与发展预期高度契合。
从政策维度审视,我国政策呈现出宽松且积极的态势。回顾去年,一揽子增量政策重磅出台,力度空前,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而今年,在存量政策持续发力的坚实基础上,又适时推出一系列多年未有的积极举措,精心打造有效的政策组合拳。其中,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财政支出、优化税收政策等手段,刺激投资与消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则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方式,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助力企业发展。不仅如此,我国还持续丰富政策储备库,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推出新政策,精准引导经济朝着预定目标稳健前行,这充分彰显今年各项经济增长目标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不可忽视的是,依然面临着诸多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在国际层面,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显著下滑,增长步伐逐渐放缓。部分西方国家出于各种目的,对我国进行打压、遏制,逆全球化思维甚嚣尘上,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也为全球经济发展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然而,我国经济凭借自身强大的发展定力和坚实的能力基础,拥有足够的底气应对这些外部冲击。我们不应过分高估外部不利因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而应坚定信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稳步朝着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迈进。
聚焦“人工智能+”行动,激发创新活力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浪潮正席卷而来,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话题。今年年初以来,人工智能领域现象级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引发了全球的高度关注。在这场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创新投入,在人工智能领域跻身世界前列。为何今年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现象级”产品如此多?
吴萨表示,我国一直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在新兴技术、颠覆性技术以及未来产业新材料打造方面独具优势。尽管目前人工智能整体还处于发展的“婴儿阶段”,相关技术和产业尚属初生,涉足其中的企业大多为瞪羚或独角兽企业,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产业生态的逐步成熟,人工智能必将成长为新兴主导产业,深刻改变经济社会发展面貌。这不仅是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还将对当前的投资和消费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更是关乎国家长远发展的关键新动能,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鉴于人工智能的战略重要性,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人工智能+”工作的部署得到进一步强化。在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规划方面,已出台了详尽的金融等政策安排,同时还会有更切实的举措,比如,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例如成立专项大基金支持相关投资,为人工智能及其他前沿技术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国拥有制度优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完备的产业体系。这些优势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在人工智能这场全球科技竞赛中脱颖而出,取得领先优势,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潮流。
吴萨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展现出我国在提振消费、民生保障、应对经济发展挑战以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积极姿态和规划布局,这些将对我国2025年及未来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编辑: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