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费日报公布了2021年消费领域的5大热词,攒钱、平替、理性、国潮、断舍离入选。
报道称,2021年,“性价比为王”的情绪得到了充分释放,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平替”的火热。尤其在彩妆、零食等领域,平替产品更加普遍,年轻人不再轻易为品牌溢价买单,更看重功能性。有数据显示,近六成年轻人表示只把钱花在刚需上。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把钱花在刚需上”也意味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在面对“消费诱惑”时,更趋于理性。
近几年,消费主义早已超脱出单纯的商品购买,而更趋近于生活方式的消费。各式各样的营销方式让人眼花缭乱,再加之在互联网“放大式”的传播效应下,推崇消费主义逐渐在年轻人中形成一种风气。
当然,这里并非是对消费的否定。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消费并非完全是负面的。不少人通过“买买买”获得“解压”的快感,也在此过程中建立自我认可、身份认同和个体信心。
通过消费来获得身份认同的具体表现有很多形式,如下午茶选择单价超30元的奶茶,买明星同款鞋子、体验一下网红餐厅......在一定程度上能丰富生活的体验。
某品牌奶茶店前年轻人排队买奶茶
随着无节制消费和对“完美生活”的过度推崇,不少年轻人在面对各式各样的“消费诱惑”时,“抵抗力”越来越低。
不少年轻人的网络世界中,各式各样的信息都在强调,网红食物是这样、潮牌是这样、重口味的食物是这样、甜甜的奶茶是这样、手办是这样、外貌身材姣好的美女帅哥p图是这样…...网络世界的生活,越来越脱离真实生活。
这背后其实是人自信的缺失以及缺乏对自身真实需求的正视。当消费的“胃口”越来越失控时,信心也就渐渐异化成了“虚荣心”。“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等朴素的消费理念早已被抛之脑后。
但是,对“完美世界”的追求往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从金钱、时间,再到精力、情绪,甚至有些人会因为真实的不完美而自卑。越来越多年轻人意识到,消费主义构造了一个“完美的世界”,遮蔽了平淡生活中的真实。
消费者在逛商场。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理性讨论,2000块手机和5000块手机到底有什么差别”
“用3块钱一个的香皂代替美妆蛋清洗液”
“一个玲娜贝儿毛绒公仔真的值这么多钱吗?”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逃离这种“昂贵的完美”,选择正视自己的真实需求,选择把钱花在刚需上。
当然,这些年轻人更“务实”的消费观念,也是对商家的一个提醒:还是要重视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营销得再好也只是起“锦上添花”的效果,能够被聪明的消费者长期购买,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商品自身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棉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