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有了某种需要之后,而且有了满足这种需要的条件,紧接着就能产生购买动机。动机是产生行为的直接和内在原因。需要虽然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决定着消费者的购买活动,但需要具体通过落实到购买什么商品来满足需要却决定于动机。
一般消费者在生活中感到某种缺乏时,在内心形成一种心理紧张状态,这就是消费需要。有了消费需要才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动。并通过购买行动解决或缓冲所感受的缺乏。因此,研究需求规律在市场营销中占有重大意义。
大海是死的,没有生台的,而股市是人参与的,有思想有生命的。因此股价的变化实际是人心的变化,要问股价是涨还是落,就要问人的心理是涨还是落。
从心理学方面研究,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安全的、社会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低级的需要主要是由物质来满足,高级的需要则须由精神方面来满足。人们为维持自身生存而产生的需要即低级生理方面的需要,而人们为了使社会关系处理得更美好、为了更充分表现自己价值的愿望,属于心理方面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心理需要会变得越来越突出。
正因为如此,坚固耐用、物美价廉不一定是吸引人们购买的主要因素。
蒋老师把消费需要总结概括一下,它有以下六种特征:
第一,对象性。需要并非一开始就有,而是在不断发展中形成的。因此商品的竞争力就在于对人需要的满足程度,商品越是能满足人的需要,越是能激发人的购买欲望。
第二,条件性。人们的任何需要都不会脱离一定的条件而产生,某种需要现象的形成,都是适应环境的产物,都是在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结果。脱离条件去认识人的需要,就会造成所经营的商品出现滞销现象。
第三,欲求性。人们产生需要与一般地产生某种认识不同,需要一旦产生就会与某种消费对象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欲望。当消费者产生了某种需要,就会造成心理紧张,紧张会牵动消费者感情,心理越紧张,欲求就越迫切。内动力就是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产生的。于是发现和指向一定的对象,就形成了消费者动机,进一步则演变为购买行为。
第四,关联性。指前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一种需要就会产生。这一种需要满足以后,就对原来的需要不再满意,那么新的需要也就开始产生。正是关联性的存在,使人的需要不断地由低向高发展,由物质形态的需要向精神形态的需要发展。消费者需要的发展和转换,既给经营者带来了机会,同时也给经营者带来风险。把握住消费需要的总趋势,经营才会获得成功。
第五,反复性。消费者的某一种需要一时满足之后,过一段时间又会感到不满足,需要又会被激活。有些需要会产生周而复始现象。例如,人喉干口渴想喝水,喝完水想吃东西,吃完了东西想看书,看书时间长了想睡觉,醒来后,喉干口渴又想喝水。对某种商品的需要所存在的反复性要复杂得多,但必须会形成有规律的间隔,反复是必然的现象。
第六,选择性。人产生了某种需要,可以通过不同的物品来满足。例如,口渴可以喝茶,也可以喝汽水,喝咖啡,喝啤酒,也可以吃西瓜等等。因此,市场竞争并不仅存在于相同产品之间,还存在于相关产品之间。
以上我们分析了需要的特征,下面蒋昊从自然性和社会性两方面给需要分以下类别:
第一类,生理需要。它是指人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所谓饥思食,渴思饮,困倦思睡眠,有了疾病思医药,风雨寒暑就需要有个蔽护的场所。人的生理需要在程度上也还会存在着差别,比如有仅为生存和适当舒适的区分。总的来说,生理需要受自然性影响较大。如果人们力求以最低费用使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因而购买会产生求廉心理。
第二类,安全需要。它是指人为了取得更好的生存条件,所产生的一种需要。进一步又可分为生理安全的需要和心理安全的需要。 所谓生理安全的需要,是指为使身体不受损伤和生活保持安宁的需要。例如,人们安装防盗门,为了不被偷窃,就是这一类需要。 所谓心理安全的需要,是指人们避免受到某种排斥,排斥会使人的心理受到压力和伤害,为了排除这种压力和不受伤害而产生的需要。比如人到某个公共场合去,总要穿得稍微整齐一些,与周围环境要协调一些,否则,周围人投过来怀疑的眼光就使人感到不安。
例如,有一家企业生产了一种防身自卫服装,衣服里面盘有电阻丝,电源是几节电池,人可以随时开启或切断电源。当遇到外来侵犯时,服装表面立即释放出6—10万伏高压电流,对进犯者强烈电击,穿衣人绝对安全。下夜班的女工纷纷购买这种衣服。 这种衣服价格很高,也谈不上美观但仍然供不应求。人们购买这类的产品,完全是出于安全的需要,因而既不是廉,也不是求美,而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就是求实心理。
第三类,社会需要。人是社会生活中的主题,社会生产必须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人在生理和安全需要有所满足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社会需要,其中包括社交需要和归属需要。 社交方面的需要,主要是人们在友谊、沟通、爱情和其他相互交往活动中,为了更顺利地参与并获得成功而产生的需要。
所谓归属需要,是指人通过自我认知产生自我印象,表明自己属于某一阶层、集团、集体所产生的心理要求。这种自我印象不一定符合客观事实,但印象一旦产生,人就会按自己所归属的那一类人的标准去消费。 社会需要因为会产生要实现某种效果的强烈愿望,因而人才会买东西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第四种,尊重需要。它是指人为了使自己在社会上能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受到别人的重视,被别人所羡慕而产生的需要。出于这种需要,人们买东西有一种要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动机。例如,人们买一枚金戒指,一定要买真金的,就是出于这种需要。 尊重的需要由于主要目的在于引起别人的注意和重视,购买会产生求奇心理。要求自己所买的商品与众不同,而且愿意接受高价格的商品。
第五种,自我实现需要。 它是指人们为了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和实现自己理想而产生的需要。人们的这种需要会产生胜任感和成就感。 基于自我实现需要购买商品,给人以不顾一切的感觉,花重金所满足的不过是一种癖好。
例如,人们花数千元买一根鱼杆,用上万元买一张邮票,至于高价收藏艺术品,更是这种需要的典型体现。为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人往往是不惜一切代价。
从营销学的角度看问题,人的高级需要更值得深入研究。凡满足人高级需要的产品能产生高附加值,研究人的高级需要能把握住市场的潜在需求。 人的需要总是由低向高发展的,但不是低层次全部满足之后才产生高层次需要,而是低层次需要有一部分满足之后,高层次需要就产生了。
正因为如此,每个人都同时存在着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从总的趋向上看,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存在着互补和守恒的现象,当低级需要很强烈的时候,高级需要的满足几乎没有明显的表示;而当高级需要增多之后,低级需要会相对减少。
这提醒我们,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级需要的追求会更突出,企业的生产应更注意满足人的高级需要。 人的需要种类很多,但又相互联系的,同一购买可能既是为满足生理的需要,又是为了满足尊重的需要。
这时,就需要分析各种需要所构成的动机强度,销售者应力求抓住主攻方向,来确定自己的营销策略。 人在有了某种需要之后,而且有了满足这种需要的条件,紧接着就能产生购买动机。动机是产生行为的直接和内在原因。需要虽然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决定着消费者的购买活动,但需要具体通过落实到购买什么商品来满足需要却决定于动机。
责任编辑:棉棉
COPYRIGHT @ 2019 WWW.315DJ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15消费打假监督网 版权所有
大型系列片《阳光下的3.15》联合摄制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90078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