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网红“直播带货”已然成为多家电商平台的“标配”,也是电商领域的热门话题。
“二选一”“掐尖并购”、刷单炒信、虚假打折……在直播带货火爆的背后,却是乱象频生,比如“三无”产品摇身一变成了“网红爆款”,“刷单”“买粉”成风,有的直播间公然售卖违禁产品,有的直播内容涉嫌违法等,这些问题亦引发公众关注。
直播带货涉嫌虚假宣传和价格误导
近日,“顶流”主播薇娅在直播间售卖一款Supreme × GUZI联名挂脖小型风扇,就涉嫌价格误导。薇娅在直播间介绍,这是潮牌Supreme首次与国货品牌GUZI联名合作商品,售价仅为198元,并多次强调该产品是美国联名,非香港代理。没想到,时尚博主Abestyle公开质疑该款商品是山寨联名。“GUZI是个很不知名的国内小牌子,且正版Supreme也从未和任何国产品牌做过联名,更不会以198(元)卖。”
薇娅意识到自己团队的选品失误后,迅速删除了直播回放。面对质疑,薇娅直播间回应称:“这是天猫国际官方小二推荐给我的。它不是我理想中的Supreme,我希望商家能够对所有买的人进行全额退款,不退货。”
罗永浩、李诞等名人主播也曾被质疑过卖假货、山寨商品。去年底,有消费者质疑“交个朋友”直播间售卖的“皮尔·卡丹”品牌羊毛衫是假货。去年12月,罗永浩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其11月28日销售的“皮尔·卡丹”品牌羊毛衫,部分送检后鉴定为非羊毛制品,对此,罗永浩相关公司承诺对“所有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代为进行三倍赔付。”
2021年“双十一”购物节前夕,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和河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发布直播带货消费体验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直播带货消费体验情况总体较好,但同时还存在部分涉嫌虚假宣传、不按规定公示证照信息、言行低俗、价格误导以及没有显著提示私下交易风险等问题。在100个直播带货体验样本中,有33个涉嫌存在违法违规问题。
直播带货作为互联网经济的一种新业态,对活跃市场、促进消费、方便人民群众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产品质量不过关、虚假宣传、售后服务差、消费者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等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此前不久,据央视新闻报道,黎女士是某珠宝直播间里的一位老顾客。从2020年上半年开始,基本上每天都会花费4-5个小时观看珠宝直播,1年多来,戒指、项链、翡翠手镯,黎女士都买了不少。
但是最近,黎女士却突然产生怀疑。她花费1666元购买了商家声称的天然翡翠手镯,因为怀疑这只手镯的颜色异样,遂将手镯送到浙江省黄金珠宝饰品质量检验中心进行检测。经鉴定,该手镯非天然翡翠。这一事件也引发讨论,公众质疑虚假宣传、造假售假,在珠宝类产品的直播销售中并不少见。
消费者权益仍缺乏保护
假货、山寨货为何频频现身知名主播的直播间?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电子商务与网络犯罪研究中心主任王文华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红“直播带货”市场背后的确存在一些乱象,如虚假广告、产品质量不过关、假货泛滥等。此外,网红主播对所推荐的产品并未亲身体验,所选产品易存在质量问题,消费者投诉维权难;商品同质化明显,部分带货商品的广告色彩太强,参考价值低;直播数据造假,付款方式随意,直播带货背后隐藏着刷单、刷流量等灰黑产业链;“头部”网红的带货过度聚集,易造成垄断,不仅不利于同行公平竞争,而且商家的利润也难以保证,若长期维持这种状态,将造成粉丝用户、商家、电商主播、电商平台多方利益受损的情况等。
王文华表示,对于上述问题,现行的多部法律法规其实都有规范性条款。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对于电子商务经营者给出了合规经营的“红线”,要求从事的服务、提供的商品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买卖或提供法律禁止、限制的产品;要履行消费者权益保障、保护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个人信息保护的义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审核义务特别是安全保障义务等,违反者将面临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但是遇到具体个案,如何适用这些条款,需要做进一步规范性解读或制定地方性法规,也需要地方执法部门及执法人员在执法时作出更为适当的个案裁量。
面对当下直播带货中的虚假宣传风险,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朱巍介绍,凡是主播做出的承诺都应当视作对消费者的承诺。《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通过网络社交、网络直播等网络服务开展网络交易活动的网络交易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展示商品或者服务及其实际经营主体、售后服务等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链接标识。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对网络交易活动的直播视频保存时间自直播结束之日起不少于三年。
朱巍说,现在直播带货的行业依然是下沉市场,消费者集中在“老铁”这一类容易冲动的消费对象,目前还缺乏对他们的保护。
此外,王文华表示,网红“直播带货”中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产品销量也会走下坡路。特别是有些主播缺乏专业的产品鉴别能力和售后服务能力,法律意识不足,认为夸大式宣传是正常,出了事找厂家即可。殊不知,我国电子商务法、广告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及刑法中都有明确的关于虚假广告、产品质量问题的法律责任规定。特别是针对食品领域的带货直播,涉及多项法律法规,事关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各方更应尽到“合理注意”和“应有的审慎”义务。
责任编辑:棉棉
COPYRIGHT @ 2019 WWW.315DJ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15消费打假监督网 版权所有
大型系列片《阳光下的3.15》联合摄制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763号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9007817号